[學區房] 爸媽買下上海最好學區房,卻是我擇校「噩夢」的開始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大家好,我是夾餅,在一所以就業率高著稱的美國加州文理學院讀大一。

在我申請的時候,每天都能刷到一些文章都渲染著一種觀念:從小讀名校就能鎖定更好的大學錄取和更好的人生。

曾經我的家庭也是這種理念的擁護者——


我早晚坐校車去上最好的幼兒園,父母買極好的學區房讓我進公立名校,但不適應讓我懷疑自己是個「怪胎」。

幸運的是, 父母有條件讓我選擇體制外,而轉入雙語學校後,故事卻也並非一帆風順,我一共轉學了三次:

第一次轉學,我發現國際學校帶來的不僅是自由,還有放縱;第二次轉學,我很喜歡這裡,卻被為把我推薦進某校賺錢的中介忽悠了,以為想升學好,必須進入一所名國際高中,這成為了我墮落的開始……

這讓我開始思考:為什麼大人眼裡的「好學校」,我總是越待越迷茫?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上學呢?

我是谷雨星球的忠實讀者,在我最難挨的時候,從很多文章裡得到了幫助和治愈,所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,讓你們從中得到力量。



■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時的我,讀完我輾轉的擇校經歷,或許也能明白當時的心境。文末有擇校避坑快閃群,別忘了加。


@學區名校 我曾是個「怪胎」

我一個從小被「愛」包圍的小孩,父母也為我的成長付出了許多:

他們在我出生時就給我起了英文名,買好了最好的學區房之一,兩歲時就開始上純外教的早托班,還帶我嘗試了鋼琴、輪滑、游泳等等項目。


然後我去了上海浦東最好的幼兒園之一,但是我不因此而感到更加快樂。

我很困惑,為什麼去幼兒園每天要花這麼長時間,早晚的漫長的路途,讓我沒有機會和小區裡的同齡人一同體驗放學後玩耍的美好。

這也是我的第一個前車之鑒: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,反而會阻礙孩子重要能力的發展,如在玩耍中探索世界的能力和維護長期社交圈的能力。

小學時,我在小學升入家門口的體制內名校,要求頗高,沒多久,我的不適應性就暴露了。

在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以後,我被老師帶到辦公室,她讓我擦掉所有我提前就寫完的作業,因為要聽老師的話來決定每個人的節奏。我也曾因為亂跑、午間任務沒有完成或者吵鬧,被禁止上最喜歡的課和體育課。

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
    猜您喜歡

    您可能也喜歡

    當前評論

   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,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。
    發表評論
    您的評論 *:
    安全校驗碼 *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  (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)

     
    Copyright © 加西網, all rights are reserved.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